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协会启动“联合研究计划”,成立智能技术研究平台

更新时间:2014-04-10     阅读:207 次

为推动跨学科科技创新与科研资源协同整合,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于2014年4月10日正式启动“联合研究计划”,并同步成立面向未来关键技术研究的“智能技术研究平台”。该计划旨在整合全球学术资源、科研力量与应用场景,搭建以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开放协作为特征的联合研究新机制。

 

一、联合研究计划:推动跨界协同、需求驱动的科研体系

“联合研究计划”是协会主导实施的重要科研战略项目,强调以全球性议题为牵引,构建以多机构、多学科、多区域参与的科研组织新形态。计划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系统、自动化、智慧治理、教育科技等重点方向,致力于推动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场景测试的全过程协作。

通过建立研究联合体、共享研究数据、协同培养科研人才、开展长期联合课题攻关,联合研究计划将在未来逐步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合作网络。

 

二、智能技术研究平台:聚焦关键领域前沿突破

作为联合研究计划的首个实体平台,“智能技术研究平台”将专注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方向的多学科研究与技术转化工作。平台将聚焦以下核心方向:

人工智能算法与自主决策系统

人机协作与感知控制技术

教育智能化与认知计算应用

智能医疗辅助技术开发

数据安全与算法伦理框架

平台首批研究组将由来自工程、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探索智能技术在科研、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关键场景中的融合路径与应用模型。

 

三、开放合作机制:链接人才、机构与场景资源

平台将设立开放课题申报机制与共享实验资源库,鼓励高校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社会创新组织等多类主体参与合作研究。协会将支持平台成员在科研项目、学术发表、国际会议、科技转化等方面获得协调资源与传播支持。

同时,平台还将建设“青年研究者成长通道”,为具备潜力的青年学者提供跨学科训练、联合导师指导与国际交流机会,打造智能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试验区。

 

四、未来展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态

协会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拓展联合研究计划的覆盖范围,并逐步推进其他研究平台建设,形成涵盖技术—政策—教育—伦理等维度的多层次、多领域协同研究格局。

智能技术研究平台的成立,是协会探索“以平台为枢纽、以项目为牵引、以人才为核心”的新型科研组织方式的重要尝试,标志着协会在全球科研合作与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进一步拓展。

热门新闻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