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了解更多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了解更多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
了解更多

2024年全球陆地和海洋温度破纪录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气象学会最新发布了《第35届年度气候状况》报告。这份汇聚58国589位科学家智慧的报告,堪称地球的“年度体检报告”。报告为人类敲响了警钟——2024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陆地和海洋温度、海平面高度及海洋热含量等多项指标集体破纪录。作为持续数十年的权威气候评估,该报告不仅追踪二氧化碳等关键指标,更整合了全球地面观测站、海洋浮标、卫星等立体监测网络的数据。美
了解更多

动物实验显示:电流重塑角膜技术能有效矫正视力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不少人选择通过LASIK等激光矫正技术矫正视力。但这种手术需切削角膜组织,存在一定风险。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一种通过电流重塑角膜,而不是切割角膜的“去激光化”视力矫正新技术。相关成果18日在美国化学会秋季年会上公布。人类角膜是位于眼睛前部的一种透明拱形结构,其作用是折射环境光线并将其聚焦到视网膜上,再传送到大脑形成图像。如果角膜形状异常,就无法正确聚焦光线,从而
了解更多

人体细胞会通过变形修复伤口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18日报道,来自英国和印度的科学家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细胞会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闭合伤口裂缝。例如,在伤口处,细胞的部分区域会根据裂缝的曲率以及细胞内部结构的组织方式发生弯曲或拉伸。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细胞自我修复的微观机制,也为研究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提供了新思路。上皮细胞覆盖人体内外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可防止物理损伤、病原体入侵及水分流失。它们在营
了解更多

微生物“复制”出醇正巧克力风味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微生物学》1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一个微生物群落能通过发酵可可豆,“复制”出高品质巧克力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或能帮助提升醇正风味巧克力的工业化生产。巧克力的独特风味取决于可可豆的发酵。葡萄酒、奶酪或面团在发酵时会加入特定的微生物来提炼风味,但与这种发酵方式不同,可可豆是自然发酵,而人们一直不了解参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可可豆的特色风味与产豆农场的位置密切相关,这也带来了
了解更多

新型晶体能自主“呼吸”氧气
2025-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由韩国釜山大学与日本北海道大学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型晶体材料。这种材料能在相对温和的温度条件下,像生命体般反复进行氧气的吸收与释放。这项突破性发现将为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开辟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这种创新材料是以锶、铁、钴为主要成分的特殊金属氧化物。其卓越特性在于:在普通气体环境中加热时,既能稳定释放氧气,又可高效吸
了解更多

操控单一基因让果蝇学会异种求偶技巧
2025-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日本名古屋大学科学家让黑腹果蝇学会了一种原本只存在于亚暗果蝇身上的求偶技巧,即送食物当礼物。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这项研究成果,首次通过操控单一基因创造新的神经连接,并实现跨物种的行为转移。在自然界中,雄性黑腹果蝇求偶时靠快速振动翅膀唱出“求偶曲”,吸引雌性注意。而亚暗果蝇则有自己的“绝招”:雄性会反刍食物,并递给心仪的雌性作为礼物。这种行为在黑腹果蝇中完全不存在。但事实
了解更多

8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新基因发现
2025-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卡迪夫大学团队开展了迄今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最大规模外显子组测序研究,鉴定出8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新风险基因。这一发现为揭示该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望为未来药物研发开辟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团队整合分析了来自28898名患者、103041名健康对照者以及3444个患病家庭的遗传数据,重点检测了患者群体中特有的罕见蛋白编码基因突变。结果
了解更多

时间分辨率达到万亿分之一秒,单电子探测精度创纪录
2025-08-19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出超高精度单电子探测技术,其时间分辨率达到创纪录的万亿分之一秒(皮秒级)。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成果,为新一代量子设备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传统电子电路存在大量电子,这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效率损失。能否精确操控单个电子,以制造出单电子高速电路?最新电子检测方法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半导体砷化镓薄片作为实
了解更多

水星半径累计“缩水”2.7—5.6公里
2025-08-18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佐治亚大学开展的研究表明,就像烘焙食品冷却时会收缩一样,水星这颗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自45亿年前诞生以来,也因热量流失在不断“缩水”,其半径已累计缩短2.7至5.6公里。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进展》杂志。如同冷却后的芝士蛋糕表面会皲裂,水星岩石外壳也布满“皱纹”,科学家称之为冲断层。这些因地壳收缩形成的褶皱,成为测量行星“缩水”程度的天然标尺。此前研究认为,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