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跨学科协作开启知识共享新篇章——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6

2013年12月5日,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聚焦“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代表、行业从业者及青年研究人员出席会议,围绕知识共享机制、跨学科研究范式与全球合作框架展开深入交流与观点碰撞。

此次会议标志着AARE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公开发声,也为全球知识界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区域、跨实践边界的协同合作平台。

 

凸显全球视野,回应现实挑战

本次研讨会由AARE主办,会议采用全体大会与平行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力求打破传统学科分割,推动更具现实回应力与协同价值的学术对话。

会议开幕环节中,主办方代表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的许多复杂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技术伦理、公共卫生、社会不平等等,皆无法由单一学科独立回应,必须依靠跨界合作与知识整合。AARE成立的初心,正是在于推动建立一个具有长期机制的国际化学术合作网络,以“知行合一”为核心,回应全球性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观点密集,来自不同学科与背景的与会者围绕核心议题展开了多维度讨论,展现了强烈的思想张力与合作愿景。

 

分论坛聚焦关键问题,推动学术边界融合

大会当日设立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跨学科协作机制建设”“知识开放获取与数字共享”及“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的融合路径”三个主题展开

“跨学科协作机制”分论坛中,多个代表提出,传统学术体制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限制,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与出版渠道对跨学科实践支持不足。发言嘉宾建议,应建立更加包容多元的项目资助制度、跨学科成果认定机制以及协作平台,以制度化方式推动知识网络的重构。

而在“知识共享与开放获取”分论坛中,围绕数字鸿沟、语种壁垒、数据可用性等议题,与会者广泛表达了对“共享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平台,而必须配套治理制度”的共识。一些来自发展中地区的研究人员也呼吁国际合作应更加注重话语平衡与知识平权,避免“共享”成为另一种垄断。

第三个分论坛则聚焦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问题。来自社会实践领域的多位参与者强调,学术不应自我封闭,应主动走向社会、服务现实,推动研究从“知识生产”向“知识行动”转化。与会者提出,应推动更多“理论+实践”协同模式,如联合实验室、地方研究中心、政策建议合作小组等。

 

青年声音崭露头角,合作机制初具雏形

除正式议程外,大会还特别设置“青年学者圆桌”与“项目合作展示环节”,为青年研究人员与初创研究机构提供交流与展示空间。数十位青年学者在现场提出了诸如“青年研究社群自治机制”“跨学科研究基金申请障碍”“面向社会议题的知识实验”等真实困惑与想法,引发现场反响。

主办方表示,青年声音不仅是学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应成为制度设计的当下考量。未来AARE将设立“全球青年学术参与计划”,进一步支持新生代研究者的国际合作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共建共治共享”“开放获取优先”“全球南方优先表达”等三项基本原则,获得与会者高度认同。多家研究机构现场表示愿与AARE探索设立联合研究平台、共建开放资源库、推动多语种研究成果互通等合作方向。

 

专业组织力获好评,AARE首秀引人关注

作为刚成立不久的国际学术组织,AARE此次会议在组织效率、议题设计与会场氛围方面表现亮眼,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部分代表在会后采访中指出,本次会议打破了学术会议常见的“领域壁垒”与“专家自说自话”困境,真正让跨界对话发生,议题具有公共价值感,讨论富有建设性。

据悉,AARE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启动三项重点行动计划:

1. 建立“跨学科合作项目孵化机制”;

2. 搭建“全球学术资源共享平台(GARP)”;

3. 发起“知识行动奖”试点评选项目,探索研究成果社会转化的激励机制。

这些计划的启动,也被外界解读为AARE将从“对话组织者”迈向“机制推动者”与“合作资源平台”的角色转变。

 

展望未来:一场会议的意义,远不止一次集会

作为AARE的首次亮相,本次会议不仅成功搭建了一个高质量、跨领域的国际交流场域,更在议题选择、制度建构与合作激励层面展示出组织的远见与行动力。它所开启的,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种新的全球学术合作逻辑的试探性实践。

“跨学科合作与知识共享”不只是会议的标题,更是AARE希望在未来十年里坚持推动的结构性转型方向。主办方在闭幕词中表示:“这次会议只是一个起点,我们更希望通过不断迭代的机制设计,让这样的合作成为常态,不仅在会议里发生,而是在研究、出版、评价与社会回应的每一个环节中扎根。”

      站在2013年的尾声,这场会议所传递的理念与机制雏形,正在全球知识治理格局中悄然写下第一笔。未来的合作是否能够真正打破壁垒、促进共享,还需要时间验证,但AARE显然已迈出了清晰而坚定的第一步。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