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重要公告
关于发布《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指南(1.0版)》的公告

更新时间:2017-03-08     阅读:204 次

发布日期: 2017-03-08

发布单位: 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change,简称AARE)

正文:

随着技术革新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不断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其所引发的伦理挑战与社会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积极应对这一趋势,推动科技向善、责任共担,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于2017年3月8日正式发布《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指南(1.0版)》。

本指南由AARE牵头,联合全球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伦理学、法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等领域专家共同编撰,历时一年完成,旨在为科研人员、技术开发者、企业机构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可操作的伦理指导框架。

《指南(1.0版)》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大维度:

1. 价值导向与责任认知

强调科技发展应以促进人类福祉为根本目标,树立全生命周期责任意识,确保技术创新兼顾道德底线与社会效益。

2. 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

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提出在数据采集、使用与算法处理中的伦理边界,鼓励建立透明、可审计的治理机制。

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系统伦理

针对AI自主性、决策偏见、风险预判等热点问题,提出构建“可解释性—可控性—可问责性”的三位一体机制。

4. 社会公正与技术可及性

呼吁在技术设计和部署阶段充分考虑社会多样性,避免加剧数字鸿沟,保障边缘群体的公平参与权与受益权。

5. 生态可持续与跨文化合作

提倡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兼顾环境影响与代际公平,同时加强国际伦理协同,推动全球共识与共同治理。

《指南》意义与适用范围:

本指南既可作为科研机构、企业组织在制定内部研发规范时的参考依据,也适用于教育培训、项目评估、政策制定等多种场景。协会鼓励各领域广泛采纳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升科技发展的道德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感。

本版本为初步发布(1.0版),AARE将持续收集各界意见和实践反馈,定期组织更新迭代,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伦理框架体系。

 

如您希望参与后续修订、提交建议,或合作开展伦理评估、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欢迎联系:

官方网站:afarae.com

热门新闻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