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分子内原子的“协同舞蹈”现象成功捕获

更新时间:2025-08-14     阅读:185 次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在量子世界的微观舞台上,分子内的原子正跳着永不谢幕的“舞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位于德国汉堡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发出的全球最强X射线激光,首次成功捕获分子内部原子在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协同舞蹈”,为研究量子现象提供了全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即便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分子内部的原子也不会停止运动。这些由量子力学支配的“零点运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观测的量子现象。如今,XFEL打破了这一认知壁垒。

研究团队采用了库仑爆炸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剥离分子中的电子使其发生碎裂,并进一步探测碎片动量以获得分子结构信息。当高强度X射线脉冲轰击含11个原子的碘吡啶分子时,分子内部的电子被迅速剥离,分子瞬间“绽放”成多个带电原子碎片。随后,研究团队用自制的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精确记录了每个碎片的运动速度、方向和能量分布等信息,由此重建出分子结构的动态影像。

借助这一方法,不仅能看到单个原子的振动,更发现它们遵循特定的模式以耦合方式振动。此外,不同分子内的原子展示出不同的“舞蹈”。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其内部原子的振动如同简单的“双人舞”。而中等分子则演变成复杂的“舞蹈”。观测结果显示,碘吡啶内原子的27种振动模式构成的“量子之舞”,完全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预测。

研究团队介绍说,电子的“舞步”要快得多,也会受到原子运动的影响,目前,他们正着手升级观测技术以捕捉电子的“舞蹈”。他们希望最终可制作出完整而清晰的分子运动“纪录片”,从而揭开更多量子世界的奥秘。

热门新闻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