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试剂检测结核病实现零误判
更新时间:2025-08-15 阅读:66 次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团队研发出名为“SHINE-TB”的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在13例临床样本测试中,该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双双达到100%,实现了零误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结核病作为全球健康“头号杀手”之一,其诊断始终面临多重困境。传统培养法虽灵敏却需漫长等待;痰涂片显微镜检查虽快捷(约1小时)却易漏诊;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虽精准但依赖昂贵设备。
为攻克这些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与Cas13a/Cas12a检测系统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全新的诊断体系,仅需痰液样本即可实现结核分枝杆菌中两种标志物IS6110和IS1081的精准检测。
为验证效果,团队不仅采集了疑似患者的痰液样本,还从医院获取了对照样本,最终所有测试样本均实现零误判。
团队表示,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检测结果可通过试纸条直观读取,所有试剂采用冻干技术处理,即使在没有冷链的条件下也能稳定保存。最新方法将复杂技术浓缩在简便操作中,让精准诊断触手可及。
热门新闻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