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时间分辨率达到万亿分之一秒,单电子探测精度创纪录

更新时间:2025-08-19     阅读:106 次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出超高精度单电子探测技术,其时间分辨率达到创纪录的万亿分之一秒(皮秒级)。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的研究成果,为新一代量子设备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电子电路存在大量电子,这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效率损失。能否精确操控单个电子,以制造出单电子高速电路?最新电子检测方法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步。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半导体砷化镓薄片作为实验平台,通过精确注入和追踪两个电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单电子探测精度。

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将两个电子分别注入材料的不同位置。当这两个带电粒子高速接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导致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通过实时监测这种微妙变化,在电子相互作用发生后的6皮秒内完成了电子探测,这一速度较现有技术提升约100倍。在这一时间尺度探测到电子,有助揭示两个电子“一举一动”的细节,为理解电子行为本质并设计新型电子器件提供了重要工具。

单个电子本质上是量子粒子,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科学家现在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和利用电子的量子特性,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单电子设备可完成某些单光子量子设备的任务,这些设备有望实现芯片级集成,为量子计算小型化开辟新道路。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电流标准的精确测定。

热门新闻
量子平台让分子“心跳”清晰可辨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平台,犹如为分子振动装上了“量子扩音器”,使原本微弱的分子“心跳”变得清晰可辨。这项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的研究成果,有望催生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并开启疾病早期诊断的新纪元。分子振动是分子内的原子微小而独特的运动,这就像每个分子的“身份密码”。通过识别这些独特的密码,可揭示出感染、代谢紊乱,甚至癌症等疾病信号。传统红外光谱和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2025-08-21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20日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发时,“自曝”其内部结构,从而向人们揭示了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该研究对恒星演化提供了新见解,证实了对恒星临近生命末期结构的预测。在天文学领域,大质量恒星一直是研究重点。这类恒星通常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对于这一类恒星“诞生”与“终结”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论分歧。人们预测,生命末期的大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2025-08-20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究竟是什么让人脑与众不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HAR123的小型DNA片段,这将是解开人类大脑独特性之谜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最新研究表明,HAR123并非普通基因,而是一个精妙的“大脑发育调控器”。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精确指导脑细胞的生成方式和比例分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版本的HAR123与黑猩猩的表现大相径庭,这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