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首届“知行成就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

更新时间:2016-07-08     阅读:194 次

奖项聚焦“知识转化力”,引领全球学术与实践融合新趋势

香港,2016年6月22日 —— 由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设立的首届“知行成就奖”颁奖典礼今日在香港隆重举行,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代表、科研机构负责人、企业界人士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首批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行动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与团队获奖。

作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专门表彰“知识转化能力”的国际奖项,“知行成就奖”自2015年设立以来,便受到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奖项以“知行合一”为价值理念,强调多学科融合、跨界合作与成果落地,致力于表彰那些不仅拥有原创性知识贡献,更能将其成功应用于现实场景,带动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

 

四大奖项设置,全面覆盖“从理论到落地”的创新路径

本届“知行成就奖”共设管理类、技术类、学术类与创新类四个奖项类别,从组织治理、技术突破、前沿学术研究与跨界实践创新四个维度,系统呈现知识价值的“立体转化路径”。

管理类奖项授予了在城市公共管理与教育体制创新中实现结构性改革的组织代表;技术类奖项表彰了在清洁能源、高性能计算与生命科学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转化突破的科研团队;学术类奖项则肯定了那些推动基础理论进步,并形成跨行业影响力的核心研究成果;创新类奖项重点聚焦青年群体与跨界团队,在非传统科研路径中展现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能力。

获奖者包括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初创企业与区域合作平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可降解材料、基层教育数字化、农业气候韧性构建等多个方向。

 

“知行合一”成为全球科研价值重构关键词

颁奖典礼现场,协会理事会代表在致辞中指出:“知识的价值不应止步于发表,它更应被验证、被使用、被共享。‘知行成就奖’希望打通学术象牙塔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让思想真正服务于社会。”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在全球科技伦理、社会信任与创新责任成为共识的背景下,“知行合一”的科研观正在成为推动跨界协作和科研范式更新的重要力量。该奖项不仅提供了一个评判科研价值的新视角,也为全球学术机构、企业与政策制定者之间构建了对话桥梁。

 

颁奖典礼同期活动助力深度交流与案例传播

典礼期间,协会还同步举办了主题为“知识转化的未来路径”的圆桌对话,与会专家围绕如何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如何提升科研成果公共性、以及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嵌入“知行”理念等议题展开探讨。

此外,典礼现场发布了《首届知行成就奖案例集》,系统收录获奖项目成果与团队故事,并将在官网同步上线中英文双语版本,供全球学术与行业伙伴参考与学习。

 

展望未来:构建全球“知识实践共同体”

据协会介绍,“知行成就奖”将保持年度评选节奏,持续扩大提名来源、评审机制与全球影响力,并将联合高校、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发起更多围绕“知识社会价值”的协同项目,形成以奖项为引擎、以行动为核心的知识实践共同体。

下一届奖项提名工作将于2016年11月正式启动,提名范围面向全球开放,欢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政策组织踊跃参与。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