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在AARE上海峰会,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绿色技术、数字转型和那些跨国对话的背后故事

作者|AARE特别撰稿人  

时间|2023年9月15日,上海

 

“你相信数字技术真的能让地球变得更好吗?”

这是我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入口,听到的一句无意中的对话。说这话的是一位来自德国的青年研究员,手上拎着厚厚一叠材料,胸前挂着“AARE代表”的出入证。

这一刻,我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

2023年9月15日,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change,简称AARE)举办的主题为“绿色技术与数字化转型: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论坛在上海开幕。这是AARE在中国主办的第二场以“绿色转型”为核心议题的大型峰会,也是为迎接协会十周年而展开的系列活动之一。

我作为一名参会者——也是一名媒体人,亲历了这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国籍、不同学科的“绿色智慧碰撞”。如果你错过了,那我愿意告诉你,我看到的,都是什么。

 

会场的第一感觉:是“技术”,更是“现实焦虑”

一走进主会场,你能感受到这场会议的调性:专业但不空谈,务实且跨界。

没有太多“数字孪生”“绿色能源”之类的炫词,而是大量关于“如何落地”“谁来负责”“哪些路径更公平”的实质对话。

比如,一位非洲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提出,数字农业设备若无法在本地气候数据不全的条件下使用,那它就不是“可持续”的——即便它再节能、再智能。

来自新加坡的城市设计专家指出,在东南亚很多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无法离开廉价劳动力,这意味着“绿色转型”也可能埋藏着新的社会不公。

听着这些声音,我意识到,这不仅是技术人的舞台,更是制度设计者、发展工作者和地方实践者的共同会议。

 

小组讨论:一次有关“绿”和“数”的深度拆解

会议第二天的多场圆桌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两个关键词反复被提起:系统性与双转型。

1. 系统性:不能头疼治头,脚冷盖被

来自荷兰的能源研究中心代表分享了他们如何用AI算法预测城市用电量和碳排总量,但他补充:“我们预测得再准,如果没有税收制度支持绿色能源使用,那算法就是空的。”

可持续不是“技术叠加”,而是要改变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

2. 双转型:绿色+数字必须一起做

论坛上多位学者提出,“绿色转型”若没有数字能力支撑,难以实现动态调整;而“数字转型”如果不以绿色目标为前提,很可能加剧资源浪费与能耗。

“我们在推动的不只是技术升级,而是认知与制度的‘双升维’。”这句话被多次引用,也成了整个会议的逻辑中轴。

 

展示区之外,那些不在PPT里的真问题

会议还设置了“绿色创新展示区”,不少参展项目令人眼前一亮:可以部署在偏远地区的低碳冷链系统、碳账户+消费积分的城市绿色生活方案、用机器视觉检测工业能耗漏洞的解决方案……

但也有很多没写进材料、PPT里的现实问题,在会场角落悄悄讨论着:

1. “数据平台建好了,地方政府愿不愿接入?”

2. “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谁来补贴?”

3. “全球治理结构中,南方国家怎么争取更多话语权?”

我听到有人说:“绿色转型,不是一场谁跑得快的比赛,而是要看谁能带更多人一起走。”

是的,一起走,比跑得快更重要。

 

AARE发布两项重要倡议

在闭幕式上,AARE正式提出了两项行动计划:

1. 启动“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协作平台”  

聚焦亚非拉地区,构建技术共享、数据合作与跨区支持机制,帮助资源不足地区加快绿色数字建设。

2. 发布“可持续转型行动地图2.0”  

基于联合研究成果,AARE将推动全球绿色数字化发展评估模型,覆盖政策、技术、人力、教育等多维度,为各国制定转型路径提供参考。

 

总结我个人的感受?

这场会议让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学术命题,而是一种新的共处方式。

在上海这个全球科技和绿色发展的交汇地,我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有在山区装太阳能板的社会企业家,也有在城市用AI控制建筑能耗的技术专家。

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问题和解法来到这里,不为争辩谁更对,而是为探索如何协作得更好。

离场前,那句话又回到了我脑海

还记得开头那位德国青年问的那个问题吗?

“你相信数字技术真的能让地球变得更好吗?”

在这三天的论坛之后,我的答案是:我不只是相信技术,我相信有共同愿景的人,会用技术把更好的未来构建出来。

如果说这场会议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全球的可持续,不可能靠任何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系统单独完成,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共同问题上,共同出力。

      而AARE正在搭建的,正是这样的桥梁。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