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金融法治保障 推动金融领域良法善治

更新时间:2021-10-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99 次

“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论坛组委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 夏宾)20日至22日,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举行。由北京金融法院作为特邀承办单位的“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平行论坛顺利召开。

  金融街论坛创立于2012年,自2020年起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成为北京市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和专业品牌。

  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为“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平行论坛版块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以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为契机,聚焦金融法治保障,增加议题设置与安排,彰显法治在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其中,北京金融法院负责4个议题的策划与执行。

  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律域外适用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为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说。金融是重规划、强监管、硬约束的领域,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

  他表示,金融立法要着眼于服务金融行业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和实效性,促进金融稳定健康发展;要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金融法律的域外适用问题研究,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要注重质量和效率,推进立法精细化,提高立法效率,满足实践需求;要牢固树立系统性观念,加强协调配合与协同发力,集中攻关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金融立法进程。

  推进完善金融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贺小荣称,人民法院要更好发挥金融民事审判职能,依法平等保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健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依法维护股、债、汇市场平稳运行;要更好发挥金融行政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金融监管机构行政案件,实质化解金融行政纠纷。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审判工作机制,加强金融审判队伍建设,完善金融司法国际交流协作机制;要强化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的衔接配合,推进完善金融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法院和金融监管机构要为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完善金融法律制度。

  妥当运用刑事政策维护企业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要突出重点惩治严重金融犯罪,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要妥当运用刑事政策维护企业权益,准确把握金融活动中罪与非罪界限,依法保障合法合规的金融创新,坚决遏制徒有虚名的“伪创新”。

  孙谦称,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少捕慎诉慎押等刑事政策,运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让涉案企业能够保持正常经营。要加强对金融犯罪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判,继续以检察建议推动、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完善监管,把防范工作做得更早、更实。

  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规则

  “要更加注重金融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良法善治保障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炤表示,要依法保障金融业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司法部将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起草《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促进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刘炤提到,目前,司法部会同人民银行正在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条例》的审查制定工作,以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规则,防范支付风险,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北京明确规定“7+2+N”监管对象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称,北京市以“两区”建设为主阵地,注重发挥法治的保驾护航作用,健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持续赋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

  张清表示,北京市颁布实施《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7+2+N”的监管对象以及行为规范、监管措施、风险防范及处置、法律责任等问题,约束地方金融组织经营行为、统一全市监管指标,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推动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新变革,打造健全完备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金融领域良法善治

  除“高峰对话:法治协同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议题外,北京金融法院承办的其他三个议题分别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法治保障”“金融风险防范的法治路径”“金融双向开放的法治合作”,紧密围绕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突出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来自法律、金融、企业及学术界的20多位嘉宾,从多角度阐述了法治对于金融市场的引导规范作用、对于金融风险防范的保障作用以及对于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丰富了资本市场格局,健全了金融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建设,也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了动能支撑和有利条件。

  蔡慧永称,实现金融领域的良法善治,需要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以及从事金融法治理论和实务研究的学者、广大金融行业从业者与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也需要加强国内国际的双向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完)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