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首次线上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1日  

发布单位: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20日  

会议形式:全球线上多地同步接入  

会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学术协作:虚拟现实与健康科学

 

2020年10月20日,由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change,简称AARE)主办的2020年度国际学术会议首次以全线上形式举行。此次大会以“后疫情时代的学术协作:虚拟现实与健康科学”为主题,围绕公共卫生挑战、虚拟协作机制、科技应急响应与数字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展开探讨,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300余位学者、研究机构代表、医疗专家和跨国合作组织参与。

这是AARE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次全流程线上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也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对未来国际科研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与制度创新。

 

聚焦核心议题:科技如何重构健康与协作生态

本次会议设置三大主题单元:

1. 全球健康危机与跨国研究响应机制  

2. 虚拟现实技术与科学合作场景创新  

3. 数字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与知识共享平台

与会者普遍认为,新冠疫情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了学术合作与研究体系的组织逻辑。传统基于线下交流的合作路径被打断,国际科研需要快速适应“高不确定性”“高异步性”的新常态,而虚拟现实技术、云端实验协同与开放数据平台,正在成为未来研究生态的基本支撑。

 

会议亮点:三大突破性转向

1. 从物理共聚转向虚拟协作  

主会场以多语种实时同传的形式运行,涵盖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与在线项目发布,开创AARE全球同步协作的新模式。

2. 从研究单点转向系统整合  

与会者高度关注“科研基础设施”话题,呼吁通过开放平台建设打破知识孤岛,实现跨机构、跨语种、跨学科的数据共建与使用。

3. 从应急合作转向结构演进  

会议提出建立“虚拟科研伙伴网络(VRRN)”,推动建立常态化、弹性化、去中心化的国际研究协作机制。

 

会议成果与行动声明

在闭幕式上,AARE秘书处代表发布《2020全球线上科研协作倡议书》,并提出以下四项后续行动:

1. 建立AARE虚拟合作实验室计划(V-Labs)  

面向跨学科课题、低资源国家及青年学者,提供远程项目孵化平台。

2. 推进“开放科研云计划”国际对接  

探索全球研究数据共享与成果交叉发布机制,与多家高校与平台展开初步合作洽谈。

3. 设立“健康科技与社会韧性”研究专项  

支持后疫情时代公共健康、心理韧性、系统弹性等议题的跨界合作研究。

4. 启动“全球青年远程研究倡导行动”  

设立专项资助,鼓励青年研究人员尝试线上科研、参与国际议题协作,扩大全球研究者平等参与的入口。

 

声音与共识

 “我们不仅需要在线会议软件,更需要在线协作的制度体系。”——AARE学术委员会发言人

 “远程科研不是应急方案,而是全球知识合作新常态的前奏。”——来自拉美地区的卫生研究机构代表

 “技术解决了距离的问题,制度应解决参与的不平等。”——会议主持总结发言

 

后续安排

AARE将于2021年推出“全球虚拟合作年”,设立专题论坛、线上工作坊与案例展示活动,持续探索“知识无边界”的协作路径。下一场国际会议初步计划于2021年6月举行,继续关注数字协作、人类健康与跨界整合的议题拓展。

 

媒体联系邮箱: media@afarae.org  

官方网站: www.reruo.com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