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2018年AARE“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2018年3月14日,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领袖,围绕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政策应对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交流盛会,也是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合作举措。

论坛的主题紧扣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与会者表示,气候变化已不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全球发展的关键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正日益显现。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合作,推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创新,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气候变化与全球合作的呼声

论坛的开幕式上,主办方强调,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而不仅仅依赖个别国家的行动。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中,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全球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整体应对,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和脆弱地区的援助上,国际合作应当提供更加公平、均衡的支持。

与会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灾难,更是社会经济的不平衡。贫困地区往往是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受害者,然而这些地区却缺乏足够的资源与能力来应对这一挑战。因此,全球气候政策必须将气候公平纳入考量,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都能充分参与并受益。

 

绿色技术与政策的双重推动

在本次论坛中,绿色技术和创新被多次提及。专家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的应对需要技术创新和政策配套的双重推动。论坛特别关注了绿色能源技术、碳捕捉技术、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创新进展。通过采用绿色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

在政策层面,许多与会者强调,政府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长期性的气候政策,同时加强政策执行力。绿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还能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并推动经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青年与未来:从思想到行动

论坛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青年与气候变化的未来。青年代表在论坛中发声,强调了下一代在气候行动中的责任与潜力。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青年人不仅是未来气候行动的受益者,也是行动的推动者。许多年轻的研究者和社会活动家提到,气候行动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任务。

为了激励青年参与,AARE宣布将启动一个全球青年气候倡导计划,旨在培养和支持青年在气候行动中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这一计划将鼓励年轻人参与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政策倡导和社会行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未来展望:行动不止,合作无界

本次论坛的最后,与会者一致表示,气候变化的应对不仅需要全球各国政府的协调合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无论是科技界、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应当积极推动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帮助全球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AARE在论坛结束时宣布,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合作平台,推动跨领域、跨区域的合作与对话。未来,AARE将继续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政府及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确保未来社会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2018年AARE“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不仅为全球气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和行动框架,也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这种跨界合作,论坛展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愿望和实际行动的紧迫性,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协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协会媒体部门

 2018年3月14日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