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全球学术联盟正式成立,日内瓦大会聚焦跨学科合作与学术共同体构建

更新时间:2025-05-13     阅读:215 次

2025年5月10日至12日,由协会主办的全球学术联盟(Global Academic Alliance)成立大会在瑞士日内瓦隆重举行。大会以“跨学科无界:构建全球学术共同体”为主题,汇聚来自六大洲的高校、研究机构、智库平台及国际组织代表,标志着一个面向未来、强调知识共享与科研协同的新型全球学术网络正式诞生。

 

一、全球协同愿景下的战略联盟诞生

“全球学术联盟”是协会为应对当前全球学术生态变化与合作格局重塑而发起的重要战略倡议。联盟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地域限制与制度分化,推动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共享、协同的全球知识网络。

联盟聚焦五大核心目标:加强跨学科联合研究,推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促进科研成果互认与传播,提升全球南方机构参与度,构建具有回应全球议题能力的学术协同机制。其成立被视为全球学术界对当前分散化、碎片化学术格局的一次系统性回应。

 

二、日内瓦大会三日聚焦:思想交锋与机制建构并重

大会为期三天,设有全体大会、专题论坛、圆桌讨论与联盟治理闭门会议等多种形式,主题覆盖人工智能与伦理治理、全球健康协作、环境与气候研究、数字人文、未来教育系统、开放科学政策等关键领域。

5月11日举行的主旨论坛中,来自非洲、拉美、东南亚及欧洲的代表共同呼吁构建以“共创、共建、共治”为核心理念的全球学术机制,推动全球学术治理从单边资源输出模式走向多边协商与协同生产。

 

三、构建新型机制:全球网络下的结构化合作路径

大会期间,联盟正式通过了《全球学术联盟日内瓦声明》与首届章程草案,明确设立全球理事会、地区协调中心、青年学者网络、开放研究平台、联合资助计划等五大工作机制。

全球理事会由来自全球40余家创始机构组成,负责联盟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地区协调中心将首先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设立,强化区域自主性与合作深度;青年学者网络将推动35岁以下研究者深度参与全球议题;开放研究平台将支持跨机构数据共享、知识协作与联合发表机制;联合资助计划则将整合各国资源,支持多边研究与教育合作项目。

 

四、国际组织与多国机构积极响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等机构代表在大会中表达高度关注与支持,认为联盟的成立将助力全球科研体系朝着更加公正、高效与共赢的方向演进。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机构签署成为首批成员单位,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策智库、出版平台和科技企业。

多个国家代表明确表示,将通过政府合作框架、外交渠道和联合资助计划,支持联盟在应对气候危机、公共健康挑战、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智力支持与系统协调作用。

 

五、迈向未来:从“连接机构”到“共建价值”的转型

      大会最后,协会委员会主任在闭幕演讲中指出:“我们不再满足于机构之间的合作备忘录,而是要共建一个真正共享知识、共创问题、共担责任的全球学术共同体。全球学术联盟不仅是结构上的连接,更是价值上的联合,是一场全球学术范式的深度重塑。”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