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阅读:87 次
为进一步推动全球科研资源流动、促进知识公平传播、支持跨学科高潜力研究的落地转化,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于2022年11月10日正式设立“全球知识共享基金”。该基金将长期面向全球开放申请,优先资助具有社会价值导向、跨国合作特征及跨界融合潜力的前沿研究与创新实践项目。
一、响应知识公平诉求,打造全球共享新机制
在全球学术合作愈加活跃的背景下,科研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壁垒与成果滞后仍是制约知识有效流通的重要障碍。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学科领域,研究者往往面临资金支持不足、资源获取受限、国际发表渠道困难等问题。
“全球知识共享基金”的设立,正是协会积极响应全球知识公平诉求的重要举措。协会希望通过系统性资助机制,将研究资金投向那些富有原创性、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具全球影响力潜力的项目,促进知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之间的自由流动与共享。
二、聚焦五大领域,推动跨学科与跨区域研究合作
“全球知识共享基金”首期将聚焦五个核心资助方向,覆盖科技、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创新等关键领域,体现了协会对全球未来发展挑战的系统性回应。
在科技创新与数字治理方面,基金将支持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开源平台建设、数据伦理与网络安全等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课题,鼓励技术与治理结构的深度融合;在全球健康与医学突破领域,资助内容涵盖传染病防控、医疗资源公平配置、生物医药研发以及公共卫生系统建设等,旨在提升全球应对健康危机的科研与治理能力。
在教育公平与终身学习方面,基金关注教育科技、数字普惠学习、学习成果评估与教育政策优化,特别鼓励推动教育可达性与学习公平性的创新实践;绿色发展与气候应对则聚焦能源转型、碳足迹追踪、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城市发展,推动科技与生态治理的深度结合;而在跨文化理解与社会创新方向,基金将资助面向文化交流、公民参与、数字人文、社会包容等领域的研究,推动全球社会在多样性背景下实现协同发展。
基金特别欢迎由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或机构联合申请的合作型研究项目,鼓励学术界与非营利组织、企业、政策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真正实现跨界合作、跨国联合、跨学科交叉的创新协同。
三、构建多元资助机制,推动从构想到影响力的全过程支持
为满足不同类型研究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全球知识共享基金”设计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资助机制,形成从课题孵化到成果落地的完整支持路径。
在初期探索阶段,基金设立了“种子资助”机制,为处于构思与概念验证期的项目提供基础研究启动资金,帮助团队完成前期调研、方法试验和小规模实验验证。在研究深化与国际协作阶段,基金提供“合作发展资助”,支持跨国联合研究团队开展中长期课题研究,强化国际合作交流与高水平成果产出。
对于具备落地转化潜力的研究成果,基金还设立“成果转化支持路径”,通过支持政策应用实验、成果传播推广、社区实践试点等方式,推动学术成果服务现实场景,提升社会影响力。此外,基金还为全球青年研究者提供专属激励机制,通过“青年创新者计划”,鼓励30岁以下青年独立承担项目,构建新生代科研成长通道。
所有获得资助的项目团队还将获得来自协会的配套支持,包括全球专家智库咨询、传播资源整合、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以及国际合作资源的深度链接,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支撑与引导。
四、推动知识全球流通,构建开放协同生态
“全球知识共享基金”的推出,标志着协会在推动知识全球流通、促进协同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协会将定期发布年度资助项目报告与全球知识开放指数,追踪资助项目的社会影响、跨学科融合度和国际协作情况,为全球学术与政策界提供数据参考与经验模型。
未来,基金将与协会现有的“未来英才培养计划”“全球科研开放平台”“学术交流大使计划”等项目协同联动,形成涵盖从人才培养、科研支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