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设立“全球科研开放平台”,推动跨国数据共享与应急协作机制建设

更新时间:2020-04-02     阅读:269 次

在全球科研界加速走向互联互通、合作抗风险的新阶段背景下,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于2020年4月2日正式设立“全球科研开放平台”。该平台将以开放数据、知识共享与快速响应机制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全球科研资源的联动整合,尤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境下,提升跨国科研协作的时效性与联动性。

 

一、开放协作体系应对全球科研新挑战

“全球科研开放平台”的设立,正值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的关键时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广泛性与跨境性,要求科研界在数据共享、知识传递、模型更新和政策评估方面建立更高效的响应机制。协会敏锐察觉到传统科研合作模式在时效与透明度方面存在的局限,决定搭建一个横跨学科、跨越国界的科研基础设施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为应对全球性复杂问题提供更具弹性与连接力的解决方案。

 

二、平台功能:构建“数据—工具—协作—传播”四位一体科研支撑体系

“全球科研开放平台”定位为一个多功能集成平台,首期将围绕四大核心板块建设:

1. 开放数据集成模块

平台将整合来自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公共部门与国际组织的科学数据资源,优先覆盖流行病监测、生物样本库、环境监测、气候模型、教育资源数据库等公共领域。所有数据资源将遵循FAIR原则(Findable, Accessible, Interoperable, Reusable)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授权开放。

2. 开源科研工具库

平台同步推出开放科研工具包,包括建模算法、分析流程、仿真工具、可视化模板、政策评估框架等,并定期更新社区贡献版本,支持多语种使用环境。科研人员可在线调用、协作开发,极大降低科研起点门槛。

3. 跨国研究协作空间

为促进远程多国团队实时沟通与联合研究,平台构建虚拟实验室系统,支持项目空间管理、研究日志记录、任务进度同步与数据共享空间。系统集成视频会议、版本协作、成果归档等功能,提升科研团队在线协同效率。

4. 快速响应机制与突发事件科研联络网

为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平台将设立“科学应急响应专区”,开通应急数据通道、跨国专家数据库与快速评审通道,便于快速立项、数据流转与研究成果实时共享。该机制首期将聚焦疫情防控、医疗资源调度与政策影响评估研究。

 

三、推动知识资源全球共享与科研民主化进程

“全球科研开放平台”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推动科研机会与资源的全球公平分配。平台将设立“欠发达地区科研支持通道”,向教育资源匮乏、科研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免费开放全部功能,并提供数据分析指导、项目辅导、资源使用培训等配套服务。

此外,协会将积极与各国教育部门、高校联盟与非营利科研基金会合作,推动建立区域性数据中转节点与本地化支持网络,构建全球—区域—本地三层科研开放生态体系,确保平台“触手可达、内容可用、成果可见”。

 

四、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展望

目前,已有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的60多家科研机构与高校表示加入合作意向,涵盖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亚洲医科大学网络、非洲青年科研基金会等组织。协会正在推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科研数据联盟(RDA)等多边组织的深度对接,进一步扩大平台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协会计划在平台基础上发起“全球科研开放周”“青年科研合作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增强平台的社群活力与传播影响。协会还将探索与国际出版机构协作,推动基于开放数据研究的快速发表机制,提升开放成果的传播路径与社会影响。

 

五、搭建未来科研的开放基座

在启动仪式上,协会代表表示:“科学的力量来源于连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人人可参与、人人可贡献的科研生态系统。全球科研开放平台不仅是一项工具工程,更是一项观念革新。它代表我们对知识共享、合作创新和全球互助的承诺。”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