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学术交流大使计划”正式启动,推动“一带一路”联合研究新格局

更新时间:2019-02-05     阅读:234 次

为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知识互联,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跨学科联合研究,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于2019年2月5日正式启动“学术交流大使计划”。该计划以“共建、共研、共享”为核心理念,遴选具有国际视野与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者担任交流大使,深入开展跨境研究、学术传播与政策对话,服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知识协同与区域发展战略。

 

一、以学术为桥,构建“一带一路”知识互联新通道

“学术交流大使计划”的设立,是协会积极响应全球多边合作、推动国际知识公平流动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意在通过构建跨国学术合作机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研能力、教育资源与创新思想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以学术为纽带的人文交流新体系。学术大使将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学科和发展阶段国家的重要桥梁,推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学术共同体。

协会强调,本计划不仅关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还将深入拓展至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向。通过推动多学科、多领域、多文化的互动对话,计划致力于破解当前复杂问题下的“单一知识体系局限”,以开放性合作回应全球挑战。

 

二、计划机制与实施内容

在实施机制方面,“学术交流大使计划”将通过精细化的支持体系,赋予入选者明确职责与充足资源保障。首先,在联合研究方面,大使将带头发起或参与多国协作课题,围绕智慧基础设施、气候变化、农业技术、卫生健康、数字治理等“一带一路”重点议题,推动实证研究与政策落地。大使可依托协会协调资源,与当地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或协同课题组。

其次,在学术传播方面,每位大使将定期前往合作国家开展学术讲座、教学训练、专题研讨等活动,尤其注重科研方法、论文写作与青年学术培养,帮助本地青年研究人员提升国际化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协会也将支持大使将本国或本地区的研究成果向国际舞台推广,提升南南合作背景下的学术声音能见度。

最后,在区域合作网络建设方面,大使将牵头建立多国高校与智库之间的长期合作网络,包括共建研究联盟、建立共享数据库、推动信息互联标准化等。协会将提供平台支持,协助搭建数字协作系统和多语种沟通接口,提升区域性知识协作的组织化程度。

 

三、优先支持地区与合作议题

本计划首期将优先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亚五国、南亚地区(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尼)以及中东欧部分国家和非洲东部区域。这些国家在基础科研条件与国际合作通道方面尚有提升空间,急需外部知识体系支持与协同研究机会。

在合作议题方面,协会提出多维度优先方向。教育方面,将重点支持基础教育改革、跨境高等教育协作研究等议题;绿色发展方面,鼓励探索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生态恢复、绿色产业链整合等合作项目;数字发展领域,则聚焦数据主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AI在治理中的应用;在人文社科领域,计划支持语言互通、文化传播、媒体研究与区域认同建构等主题研究;卫生健康方面,聚焦区域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韧性建设与传统医学研究合作。

 

四、面向未来的全球战略布局

“学术交流大使计划”的启动,标志着协会在全球知识治理体系中的角色转型。未来五年,协会计划将该计划规模扩展至覆盖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100人以上的常设交流大使网络。这一学术外交团队将作为协会长期的知识传播与合作前沿力量,推动全球南北知识资源的公平配置,深化“从学术合作到发展共创”的路径。

协会学术委员会会长在发布会上表示:“科研不应有边界,思想更不能设限。‘学术交流大使计划’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信与共赢。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既包容多元、又具实效的全球学术连接体系。”

 

五、总结

“学术交流大使计划”不仅是一项学术合作机制,更是一种知识外交的战略布局。 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搭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与战略深度的全球学术合作平台,让学术成为世界共识的桥梁,让研究者成为连接未来的纽带。

热门新闻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07-11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这有助于筑牢国家海洋权益与经济安全屏障,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形态,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蓝色动能,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坚实迈进。  多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突破,实力稳步跃升。深海勘探领域实现钛合金耐压舱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化,“奋斗者”号全
我国推进开展零碳园区建设
2025-07-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通知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因地制宜
国家标准促进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
2025-07-11
  提升民用无人机研制水平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4年6月起,我国陆续制定发布一系列民用无人机研制相关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多来,有效降低了民用无人机研制、测试及生产成本,增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  其中,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严格规定了可靠性试飞条件,倒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故障容错能力。据统计,采用该标准后